听过“孤勇者”,知道“电摇”吗?怎样积极引导青少年认识社交语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华每日电讯 Author 新华每日电讯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曾几何时
凭借《孤勇者》的热血歌词
你就可以“打入”小学生群体
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
“电摇”动作说不上优美
甚至显得有些无礼和不雅
但如今,这个“社交暗号”
却在孩子之间快速传播
遇到自家娃
用“电摇”和小伙伴打招呼
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呵斥制止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越不让我‘摇’,我越‘摇’”
于是也有家长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发现一次
就让孩子一直重复这套动作
直到他们自己意识到
这“暗号”看似有趣
上图中圈出的小人儿
所做的动作就是“电摇”的雏形
有外国博主因为觉得有趣
而为画中人制作了动图
继而又有一系列游戏“斗舞”视频
以这套动作为基准衍生而出
这些视频中
带有嘲讽意味的动作
再“因为魔性而传播迅速”
就这样
“电摇的历史”被搬上了讲台
在老师娓娓道来间
达到了“说破无毒”的效果
“其实给别人跳那种‘电摇’
有不少同学可能觉得好玩
有部分同学是觉得
‘我想奚落你一下’
或是‘我想嘲讽一下你’
其实这是不文明的”
在讲解的最后
老师告诉孩子该如何面对“电摇”
“自己不要对别人做这样的动作
如果别人对你做‘电摇’的动作
你要及时沟通
如果你的好朋友喜欢做‘电摇’
你要劝解他一下
给他讲讲‘电摇’的历史
‘电摇’的含义”
孩子之间的“接头暗号”
是一种稚嫩的情感表达和社交方式
“每一代人的学生时代,
都有属于他们的‘非主流文化’。
就像现在的‘80后’家长,
小时候也追星、哈韩哈日一样,
是成长过程中的时代烙印。”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涂艳国教授说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
随着接触社会和网络越来越多,
小学生们无法避免地会从
网络上或同伴中学到语言或动作。”
涂艳国认为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
把握好引导孩子的“度”是最重要的
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玉容也建议
以辩证、警惕的心态
对孩子进行
规范的社交礼仪及文明用语教育
帮助他们在内心建起一道“防火墙”
“家长和老师
都要开诚布公地与孩子探讨,
询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心情,
并告诉孩子不良社交语言背后的含义,
使用这些词语或动作的不良影响,
帮助他认识到文明举止的重要性。”
“电摇”因为“魔性”而流行
但孩子们也曾被
“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深深打动
可见,比起轻易地
给孩子之间流行的社交语言
打上“少儿不宜”的“封条”
真诚地鼓励和引导他们
尝试探索阳光积极
充满正能量的“接头暗号”
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ID:xhmrdxwx)、中国教育报责任编辑 | 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